唐朝参加明经考试

AI创作 豆枕百科 2024-02-11 02:47:23 -
唐朝参加明经考试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唐朝参加明经考试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唐代明经科考的主要内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明经与进士是并列科目对不对
  2. 唐太宗哪一年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3. 唐代明经科考的主要内容

[One]、明经与进士是并列科目对不对

明经进士是清代对贡生的别称,不是正式进士。

[Two]、唐太宗哪一年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One〗、贞观末年,(649)唐太宗扩大进士科,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

〖Two〗、唐太宗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好坏相关的高度来认识。力纠重武轻文的弊风,提倡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扩充学校,加强管理。

〖Three〗、为了广开选官的途径,唐太宗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把它作为唐代最主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Four〗、唐代的科举每年定期举行,常设的考试科目比隋代有所增加.

[Three]、唐代明经科考的主要内容

〖One〗、唐初,明经科的考试内容以经学为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熟悉程度,选取相应的儒家经典进行考试。

〖Two〗、唐初的经学不再是五经,而是九经,这时他们将五经中的礼拆为仪礼、周礼与礼记,春秋拆做左传、公羊传与谷梁传,即《诗》、《书》、《仪礼》、《周礼》、《礼记》、《易》、《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然后以通经比例来决定等第,通五经者比较高,通三经者次之,通二经者最次,而后分别授官。

〖Three〗、其中,通五经者,大经、小经皆须通(唐初,在定九经后,又将《礼记》、《左传》称大经,《诗》、《周礼》、《仪礼》称中经,《易》、《书》、《公羊传》、《谷梁传》称小经);通三经者,需通大、中、小经各一部;通二经者,需通大经一部加上小经一部,或取中经两部。

〖Four〗、除了会考九经,因唐初诸帝皆有自己喜欢的儒家经典,所以会额外增加一些其他的儒家经典来作为“明经科”必考内容。如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高宗下诏将《老子》列为考试内容;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下令停试《老子》,改试由她自撰的《臣轨》两篇。

〖Five〗、神龙元年,中宗李显改革“明经科”考试,明定“明经科”考试考三场,第一场帖经,第二场试义,第三场试时务策,开成十二年后,因唐文宗于九经上增《尔雅》、《论语》、《孝经》等三经,因此帖经所考的经学,也由九经变成十二经。

〖Six〗、开元二十五年之前,帖经考九经十帖、《孝经》二帖、《论语》八帖、《老子》兼注五帖,每帖需填写三字,只要写对六帖,即合格;时务策考十条时政问题,通过七条,即合格。开元二十五年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更改“明经法”考试内容,先帖试,帖试内容与此前相同,但只要通过五帖,即合格;再试义,九经每经口试大以十条,通过六条,即合格;最后时务策,考三条时政问题,需全部通过。

关于唐朝参加明经考试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