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学大师宋朝

侠名 豆枕百科 2024-06-11 19:20:56 -
礼学大师宋朝

大家好,关于礼学大师宋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儒学礼学思想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儒学礼学思想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2. 三礼介绍礼仪程序
  3. 厦大校训有多少典故

[One]、儒学礼学思想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One〗、礼这个字原来写做“禮”,偏旁是“示”,代表祭祀,右邊的曲是几串玉放在容器里,下面的豆是容器,像一个高脚盘。这说明礼最初产生于祭祀,因为传说颛顼绝天地通之后,普通人就没有资格祭祀天地了,只有帝王能祭祀天地。至于其他贵族,例如诸侯,可以祭祀自己的祖先和山川神灵。这其中河神、泰山也是不能随便去的,也只有帝王有资格。

〖Two〗、本来是祭祀的时候为了显示重视的一套规则,后来到了周灭商之后,周公改变了商人一族独大的治理结构,采取分封制,用宗法制和世系制规范了整个社会的结构。简单说这就是“周公制礼”,实际上周公建立的是一套社会制度,就用了“五礼”来指代。其中包含了“政、刑、礼、乐”四部分,这也是当时最先进最完善的一套国家运行保证机制。

〖Three〗、礼本来是约束贵族阶层的,所以有“礼不下庶人”的说法。后世把礼下降到普通民众层面,是朱熹干的事,和孔子无关。不过宋朝已经进入平民社会,贵族消失了的结果就是礼无处安身,朱熹的做法在当时也不为过。

〖Four〗、今天的人大多把“礼”误解为“礼仪”了,礼仪只是礼的皮毛和表现形式。今天很多人在教授礼,比较多也就能做到穿着汉服作揖行礼,那还不如握手鞠躬来得实在。

〖Five〗、礼的现实意义其实就是规则含义。不论法律还是法规,或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进你们大楼的门禁制度,都属于“礼”的范畴。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人际关系和谐是人脉的基础,它既是一个人创造人生成就实现人生价值的保证,也是整个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石。

[Two]、三礼介绍礼仪程序

〖One〗、“礼”究竟是什么,它的内容如何?“三礼”又到底讲的啥内容?

〖Two〗、在省图书馆尼山书院承办的“朱子学公开课”上,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朱杰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Three〗、我们俗称的“三礼”,是指现存最古的三部礼书,即《仪礼》《礼记》和《周礼》。

〖Four〗、《仪礼》是中国先秦时期一部关于礼制、有关社会习俗的总汇。学术界一般认为,古礼来源的历史久远,就《仪礼》而言,周公可能做过增删,孔子也做过一定的总结,其成书的年代大概在春秋和战国之际。

〖Five〗、《仪礼》的内容,包括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聘礼、士丧礼等等。很多前面都有一个“士”字,“士”是古代卿大夫的通称,也就是说,这些礼主要是针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士”阶层这些人来讲的。

〖Six〗、士冠礼,是讲贵族子弟的**礼。**礼是西方流传过来的一种说法,我们中国人不讲**礼,而是讲冠礼和笄礼,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男子、女子**了以后,要分别行冠礼或者笄礼。具体怎么做,《仪礼》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

〖Seven〗、士相见礼,意思是士人初次相见时,要举行的仪式。乡饮酒礼,是指在乡学中间那些读书的人,聚会饮酒时应该遵循的礼节。乡射礼,是指每年的春秋两季,各乡的乡大夫要邀请当地卿、大夫、士和他的子弟,在乡学举行乡射礼。古人射箭并不是简单的射箭比赛,包含很多礼节,有着丰富的内涵。

〖Eight〗、总而言之,在先秦时代,《仪礼》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礼”都涵盖了。

〖Nine〗、《礼记》古时候也称作《礼》或者《记》。《礼记》和《仪礼》是什么关系呢?朱子认为,“礼”指《礼经》,即指《仪礼》;而“记”,是对《仪礼》的注释和补充或总结。按朱子的观点,《仪礼》是经,而《记》是传,是用来解释《仪礼》的。至西汉,《礼记》还不是经,但是它的地位在西汉以后就已经得到了确立。到唐代,《礼记》正式成为经。

〖Ten〗、《礼记》的内容非常庞杂,可以说是一部关于礼学的百科全书。

1〖One〗、以《礼记》的开篇《曲礼》为例。如果没有读过《礼记》,或者没有读过《礼记》注释的人,往往会被“曲”的字面意思误导,那么,《曲礼》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否谈歌曲谈音乐的?或者是讨论曲折之礼?其实都不是。这个“曲”,是指蕴含在那些微文细节里的礼,也就是说,《仪礼》里规定的一些礼制内容,是非常细微的,阐释这些细微礼节,就叫“曲礼”。如《曲礼》中谈到,“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叔嫂不通问,诸母不漱裳”,里面均涉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礼节,非常琐碎,规定又极细致。

1〖Two〗、随着时代的演进,《礼记》的地位越来越高。《礼记》中,有两篇很重要的文章《大学》和《中庸》,被宋代的礼学家专门抽出来,重点进行阐释解读。这一做法从“二程”就开始了,朱子则把《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集合在一起,编成了一部书,叫做《四书章句集注》,“四书学”由此建立起来。后来,“四书”就成为新儒家的一个经典。

1〖Three〗、值得重视的是,在《礼记》中,还有《学记》《乐记》两篇重要的文献。《乐记》保留了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基本文献。《学记》则是中国最早的关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的文献,从中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如孩童几岁入学,入学以后教什么,怎么教,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如何,都有一整套制度,《学记》对此作了非常详细的阐释。比如,“师道尊严”,就是《学记》提出来的。今天看来,对比这个提法,有好多现象值得深思。受某些条件限制,有时候“师道”显得不那么“尊严”了,老师不敢负责任,连郊游都不敢去了,**课都不敢上了,对学生放任自流,甚至反过来讨好学生。读读《学记》会发现,这些现象显然与古人规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不相符合。

1〖Four〗、《礼记》中还有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礼运》篇。《礼运》篇完整地表达了中国人“世界大同”的理念。甚至于先秦时,中国人就已然产生了一种“大同世界”的憧憬。这个“大同世界”是什么样的呢?整体描述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这个天下,要“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等。“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在这样的社会里,“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邪恶不行,盗贼不起,民众不必锁门闭户,这就是大同世界。中国古人认为,这是人类要追求的一个最完美的社会。所以《礼记》的《礼运》篇,对世界发展设想了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对世界文明来说是一个很独特的贡献。

1〖Five〗、《周礼》也叫《周官》,是一部记载周代典章制度的书,主要是谈官制,由此关涉到极为丰富的内容。如“天官冢宰”,是讲中央一级官员的制度设立、官员设置的。后世官制“六部制”的设立,其实正是本于《周礼》的六官,即本于《周礼》的政治制度设计和官员设置。

1〖Six〗、从“三礼”来观察,礼包含了中国人的礼仪、制度、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是社会运行、国家发展的重要规范和保障。

[Three]、厦大校训有多少典故

〖One〗、“自强不息”语出《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在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场内讲坛上方用鲜花结成“厦门大学开幕纪念”八个大字,下悬校训“自强不息”四个大字。

〖Two〗、首任校长邓萃英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要务有三:『1』研究学术;『2』培养人才;『3』教育与社会须联为一气。另有一种要务,就是‘自强不息’四字。”据此定“自强不息”为校训。

〖Three〗、“止于至善”语出《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指通过不懈努力,以臻尽善尽美。将“止于至善”写入厦门大学校训,是第二任校长林文庆先生提出的。他说:“‘止于至善’为本大学进行之目标,亦即本校之校训”。

礼学大师宋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儒学礼学思想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礼学大师宋朝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