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饮酒文化特点

原创编辑 豆枕百科 2024-01-22 08:17:35 -
唐朝时期饮酒文化特点

大家好,关于唐朝时期饮酒文化特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代的酒有哪些特点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唐代的酒有哪些特点
  2. 中国酒文化所提倡的饮酒文化
  3. 唐代喝酒叫什么

[One]、唐代的酒有哪些特点

〖One〗、唐代的酒诗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充实了唐诗的思想内容,开拓了诗歌的境界,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不同程度地表达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以及唐代诗人的忧患意识。

〖Two〗、许多优秀诗篇洋溢着要求建国立业的豪情,抒发了“济苍生”“安社稷”的壮志,表现出蔑视权贵、对自由生活向往的感情,歌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二是作品数量多,作家多,为前所未有。

〖Three〗、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多达900卷,收录唐诗48900多首,加上《全唐诗》补编,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而唐代诗歌中涉及到酒的诗歌就有5000多首,约占唐代诗歌的十分之一,约是先秦、汉魏六朝酒诗的十几倍。

〖Four〗、就诗人而言,酒诗的作者近千人,约是先秦、汉魏六朝酒诗作者总和的五六倍。可谓人材济济,阵容壮大。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更是著名的酒诗人。

〖Five〗、酒诗作者除文人外,还有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伶工、歌妓、婢妾、商贾、医卜、渔樵、僧道等,他们都为唐代酒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唐代酒诗在各个历史阶段都经久不衰,这与唐诗的发展略有不同,据不完全统计,初唐有王绩(18首)、王勃(8首)、骆宾王(4首)、沈佺期(6首)、宋之问(14首)等;盛唐有李白(206首)、杜甫(232首)、王维(38首)、孟浩然(23首)、高适(45首)、岑参(93首)、王昌龄(15首)等;中唐有白居易(595首)、元稹(82首)、刘禹锡(89首)、李贺(54首)、韩愈(58首)、孟郊(34首)、贾岛(15首)、刘长卿(22首)、张说(27首)、卢纶(27首)、柳宗元(8首)等;晚唐有杜牧(67首)、李商隐(54首)、韦应物(44首)、陆龟蒙(69首)、皮日休(79首)、司空图(26首)、杜荀鹤(36首)、郑谷(47首)、许浑(91首)等,接连不断地创作酒诗,使酒诗不论是数量还是成就都达到空前未有的程度。

〖Six〗、三是各种诗体形式已臻成熟、完备。唐代继承和发展了汉魏以来的诗体,自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的古诗、乐府,以至律诗、绝句各种体裁,皆应有尽有。唐代诗人继承齐梁以来在声韵方面的成就,完成和创造了七言古诗、[Five]、七言近体等诗歌形式。

〖Seven〗、近体诗形式整齐,格律谨严,声调和谐,富有形式美和音乐美。对于汉魏乐府,不仅借用古题充实新意,而且创作了许多歌行体和“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中国古代诗歌的各种体裁,至唐代已经成熟完备。

〖Eight〗、唐诗的这一特点在酒诗中亦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体现。就其数量而言,在酒诗中,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为比较多,其次是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再次是古诗和乐府杂诗。七律酒诗如杜甫的《曲江对酒》、《琴台》、《九日》、《登高王维的《酌酒与裴迪》,白居易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李商隐的《杜工部蜀中离席》……等;七绝酒诗似乎比七律酒诗要多,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少年行》,李白的《客中作》、《山中与幽人对酌》,岑参的《戏问花门酒家翁》,王翰的《凉州饲》,白居易的《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李商隐的《龙池》、《花下醉》,杜牧的《清明》,皮日休的《春日酒醒》,陆龟蒙的《和袭美春忆酒醒》,王驾的《社日》,韩惺的《醉着》等;五律酒诗如李白的《赠孟浩然》、《赠钱征君少阳》、《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杜甫的《发潭州》、《不见》,高适的《醉后赠张旭》,卢纶《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李廓的《落第》等;五绝酒诗如李白的《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哭宣城善酿纪叟》,白居易的《问刘十九;K司空曙的《留卢秦卿》,于武陵的《劝酒》等;在古体酒诗中尤以李白为比较多,如《江上吟》、《梁园吟》(一名《梁苑醉酒歌》)、《月下独酌四首》、《江夏赠韦南陵冰》、《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把酒问月》等,杜甫的《饮中八仙歌》、《醉时歌》等,李颀的《赠张旭》,张谓的《湖中对酒作》,李贺的《秦王饮酒》、《致酒行》、《将进酒》等。

〖Nine〗、乐府杂言酒诗如李白的《将进酒》、《杨叛儿》、《行路难三首》、《襄阳歌》,杜甫的《短歌行赠王郎司直》,卢仝的《有所思》等。这些酒诗的形式,为唐诗体的大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Ten〗、四是流派众多,风格丰富多彩。这是唐诗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唐代酒诗的主要特点之一。唐代诗坛百花争艳,千姿百态。其中较突出的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等;被称为“诗仙”的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杜甫,则是唐代诗人的杰出代表,他们把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1〖One〗、在数量众多的酒诗中,有的酒诗是他们的代表作,有的是他们诗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有的是他们诗中的诗眼,有的为一篇之骨,有的为一篇之髓,对形成某个诗歌流派,成就伟大诗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1〖Two〗、就其酒诗的风格而言,有的雄浑、高亢,有的飘逸、清奇,有的沉郁、顿挫,有的绮丽、纤冶,有的幽深、奥峭,有的冲淡、平易,真是百花争艳,万紫千红。五是唐代酒诗的主旋律是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拯救时代的忧患意识在众多的酒诗中强烈地跳动着。

1〖Three〗、许多优秀诗人满怀对社会的责任感,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针贬时弊。许多优秀酒诗谴责了统治阶级的骄横昏聩、强征暴敛和荒淫奢侈,抨击了不义之战,暴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祸,流露出对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

1〖Four〗、同时,这些酒诗也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情趣。

[Two]、中国酒文化所提倡的饮酒文化

如今社会,但凡饭局,有一道菜必不可少,有一个环节不可或缺。而这缺一不可的东西,就是酒。

现在的人,以能喝酒为荣,以会喝酒为傲,并且还常常以古人的名义说事,说这就是自古及今流传下来的酒文化。他们打着这样的幌子,常常喝得酩酊大醉,烂醉如泥。殊不知,如此恶习、这样的说辞,无形之中不但伤害了自个的身体,亦中伤了真正的酒文化。

《史记》中曾这样描述夏朝末代君主夏桀是如何纵酒狂欢,嗜酒如命,“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夏桀在宫殿大肆狂欢,喝酒像牛喝水一样,致使政令混乱,最终被商汤取而代之。

而商汤似乎并没有吸取夏朝的教训。到了商朝末代君主纣王,喝酒的恶习比之夏桀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司马迁更是在《史记》直言不讳道:“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纣王酗酒、斗酒,毫无节制,致使身死国灭,国破家亡。

到了西周,周公吸取了夏商两朝喝酒亡国的教训,亲自制定并颁布了《酒诰》来约束喝酒行为。《酒诰》的问世,标志着我国酒文化雏形的诞生。

周公颁布的《酒诰》言简意赅,大致概括为“饮惟祀、无彝酒、德将无醉、执群饮、禁沉湎”五小点。明确规范了只有祭祀或是孝敬父母的情况下才能喝酒,喝酒时候还要用道德约束自己,不能喝醉,也不能经常喝酒,更不能聚众豪饮和沉湎饮酒。至于那些不顾法纪,依然我行我素,喝酒无度之人,一旦发现便直接处死。

“世上好喝酒的,乐于酒而不知足,心常犯乱,以至于行为举止颠倒,礼法观念丧失,致使败坏德行。”远在西周的周公尚且能清楚的认识到喝酒过量的危害,而为我们留下《酒诰》一文规范喝酒行为。可是当下众人,却打着传统酒文化的幌子来掩盖自己毫无节制的饮酒恶习,着实令人汗颜、羞耻。

到了汉朝,在《汉律》中就有明文规定“三人之上无端群饮,罚款四两。”萧丞相之所以颁布这样的律令,就是深深察觉到了饮酒的危害,尤其是在西汉政权建立初期,若是放纵百姓不管不顾,任由其聚众群饮,对社会的稳定,治安的维护极其不利。

因此,在汉朝你想有事没事的约上三五好友小酌一杯。要么你运气够好没被举报,要么就是你家财万贯够支付罚款,否则如此天价的一台酒宴,足够让人望而生畏。

那在汉朝,百姓在什么场合下能喝酒呢,酒又该如何喝才合乎礼仪呢?答案就是“乡饮”。

在汉朝民间郡县,每年三月,学校祭祀周公和孔子时,要举行盛大酒会,师生开怀畅饮。然而,这个畅饮也并非毫无节制的乱饮、狂饮,以至于把好端端的一场盛会变成闹剧。

那么,对这样的宴会,喝酒的度又该如何把控呢。借鉴三国蜀汉名相诸葛亮的《又诫子书》就能知晓。其书中言道“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又诫子书》中关于宴请、聚会等该如何喝酒,怎么把控度量等做了很好的诠释。即喝酒得合乎礼仪,喝到身体舒适就该结束聚会。可是,若此时主人还未尽兴,客人还有些余情,可以继续喝到醉意醺醺,但却不能喝得神志不清。

酒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适量的饮酒能愉悦身心,增进感情。可若放纵自己,不加节制,喝得烂醉如泥、浑浑噩噩则会伤身殒命。正如《饮膳正要》所言:“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醉饮过度,丧生之源。”

纵观当下,一些人为了放纵自己的欲望,肆无忌惮的狂饮,大多时候都用唐朝诗人是如何喝酒,不喝酒、不醉酒就没有灵感,写出不好的诗句等来说事。遇到个稍有文化的,偶尔还会吟诵几句为佐证,驳斥你让其少喝点的观点,进而无所顾忌的开怀畅饮。而这其中引用得比较多的,莫过于李白《将进酒》“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此两句诗。

然而,唐朝时期的喝酒风气当真如此?其实,但凡是对唐朝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并非那么一回事。

唐朝喝酒确实比之以前的朝代放开了许多,例如朝廷的喜庆加冕、册封;士大夫之间的社交活动;各阶层的家宴、节日宴请等。虽然喝酒的次数、频率多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胡吃海喝、全无章法。

关于这一点,从唐代诗人王梵志的诗句中就能看出。他在诗中是这样描写饮酒的,“巡来莫多饮,性少自须监。勿使闻狼相,交他诸客嫌。”其大意便是,别人进酒之时,如果自己酒量小,那就少喝一点,不能逞强贪杯。不然醉酒失态,容易引起其他客人的嫌弃。说到底,王梵志其实就是在告诫我们,切莫贪杯。

而那些贪杯之人,就好比李白,根据皮日休《李翰林诗》中所讲,李白那是“醉致疾亡”,即是喝酒喝到五脏受损,引发疾病,丢了性命。

?明代作家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古人饮酒有节,多不至夜。”元代名相耶律楚材也曾言道:“酒能腐蚀铁器,何况五脏乎?”古人所崇尚的酒文化那是在遵循礼仪的前提下,控制总量,兴尽而止。

反观今天,在那酒桌之上,古人留下的酒德似乎早已荡然无存,有的仅仅是假借古人之名,行醉酒之实的拙劣行径罢了。类似“宁可伤身体,不能伤感情”“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等劝酒说辞层出不穷,不仅有失风度,更损人伤己。

“饮不至醉,半酣即停;醉不至狂,微醺即醒;三杯通大道,一座讲文明”这才是中国传统的酒文化,这才是应该渊源流传的酒德,这才是我们该继承和发扬的礼仪。

[Three]、唐代喝酒叫什么

唐代喝酒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在中国古代,喝酒被称为饮酒、饮酒作乐、饮宴等。在古代文献中,还有一些特定的称呼,如饮酒称为“饮”,酒宴称为“宴”,酒席称为“筵”,酒杯称为“觞”,酒器称为“瓮”,酒量称为“斗”,酒醉称为“醉”,酒友称为“酒伴”等等。古人喝酒时,常常以诗词歌赋来表达情感,以酒为媒介来交流思想和情感。饮酒在古代社交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视为一种文化和礼仪的表达方式。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