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唐朝37县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唐朝最长官名,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唐朝37县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舞阳,夏禹时即得名。因在舞水之阳(山南水北为阳),故称舞阳。春秋战国时期,全境先后分属楚、韩、魏等国。秦时期置舞阳县。南北朝时期属魏司州,分西舞阳(上澧河店)、北舞阳(北舞渡)。隋朝开皇元年(581年)又合置北舞阳,城邑在北舞渡,属颖川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属河南道许州。唐朝开元四年(716年)复置舞阳县,城邑由北舞渡迁今县城所在处。唐朝元和十三年(818年)城邑置于吴城镇,宋朝时改属颖昌府。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罢县置巡检司入叶县。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复置舞阳县,属裕州。明朝时属南阳府裕州。民国初,属南阳道,民国三年(1914年)8月改属汝阳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舞阳隶属河南省第六行政区(南阳)。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行政区,舞阳直属河南省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舞阳解放,属豫陕鄂行政区第七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改属豫西行政区第二专区。1949年2月,改属许昌专区。1973年12月,析出三里河以南的枣林、武功、尹集、杨庄、尚店、八台6个公社,置省辖舞阳工区(今为平顶山市舞钢市)。1982年2月属漯河市。
〖One〗、扶风县是宝鸡市的东大门,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
〖Two〗、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在武功长宁镇始设扶风县(俗称东扶风),在今县址设湋川县。
〖Three〗、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撤扶风县,贞观八年(634年)改湋川县为扶风县,在今法门镇设置岐阳县。
〖Four〗、扶风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为佛骨圣地、佛教圣地法门寺所在地。位于陕西省中西部,宝鸡市境东部湋河流域。介于东经107°45′—108°03′,北纬34°12′—34°37′之间,总面积720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台、塬地形为主。
〖One〗、首唐代比较高官职乃是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师”,但基本为名誉加官和追赠。在“三师”均空缺的情况下,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乃是当之无愧的比较高官职。
〖Two〗、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由中书省起草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令和中书令分别是尚书省和中书省的比较高长官。
关于唐朝37县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