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唐朝像公牛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唐朝像公牛以及牛,雅称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牛的雅称是乌犍,特指水牛。唐代唐彦谦《越城待旦》诗:“青溪白石村村有,五尺乌犍托此生。”因多生吴地(江淮一带),故又称“吴牛”。水牛能沉在水中,故又称:“沈牛”。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其兽则旄獏犛,沈年麈麋”,李善注引张揖曰:“沈牛,水牛也能沈没水中。”也称为大牢,牛牢(牢,乃养生畜的圈)大,故称牛为“大牢”。李时珍《本草纲目》:“《周礼》谓之大牢。牢乃豢畜之室,牛牢大,羊牢小,故皆得牢名。”
因为在古代(包括宋代),斤两制的计算方法与现在是不同的,1斤等于16两。按照1两等于50克的标准,1斤等于800克,以此类推,水浒中提到的2斤牛肉等于1600克。而现在的重量计算方法是,1斤等于10两,等于500克,2斤牛肉等于1000克,所以在水浒中(宋代)的2斤牛肉,比现在的要多600克。
文章分享结束,唐朝像公牛和牛,雅称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