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唐朝老兵杜甫和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唐朝老兵杜甫以及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1老苍[lǎocang]谓头发苍白的老人。
〖Two〗、2花甲[huājiǎ]指六十岁的老人。
〖Three〗、4耄[mào]指八[Ten]、九十岁的老人。
〖Four〗、6老宿[lǎosù]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
〖Five〗、7老父[lǎofù]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Six〗、8老丈[lǎozhàng]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号。
〖One〗、所谓“圣者”,是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是有着心怀天下,心系百姓的宽阔胸怀的。杜甫早年就以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为行为准则,他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政治抱负。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是因为他诗歌有着的这样的内容。
〖Two〗、杜甫对政治极为关注,为国家的命运而忧虑,是杜甫关注政治的一个核心问题。他以时事入诗,正是念念不忘祖国的反映。为国家的治理,他愿意做出牺牲,诗中写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在杜诗中,写诗人自己一生遭逢的诗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诗,大都不是单纯表现个人的喜怒哀乐,而是和国家命运连在一起。在仕途失意时,他既感喟“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又表示“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在身陷长安之际,他有感于安史之乱使他不能与家人团聚,写下了《月夜》《春望》等怀念妻小的诗,而最顾念的是“国破山河在”(《春望》);在探亲过程中,他感受最深的不止是个人和家庭的境遇,从而写出了忧国忧民的著名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在捷报传来之日,他因内乱的平定而百感交集,始则“初闻涕泪满衣裳”,继而“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视国家的安定为个人和家庭的头等喜事。无论遇到什么挫折、经受什么苦难,杜甫“多生忧国伤时之虑,而少消极避世之念”,“以极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
〖Three〗、忧国忧民是连在一起的。杜甫的诗中,既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又抒写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常常由己及人,由自己的贫困而想到人民的疾苦写下了“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之类的诗句。他还能宁苦身以利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这样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不仅对遭受苦难的人民而且还揭示了人民遭受苦难的原因:战乱给人民带来了苦难。这在合称“三吏”“三别”的一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无家别》,借一个阵败归乡而又再次被征的老兵之口,再现了战乱中的田园荒芜、人烟绝灭的农村图景,反映了人民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Four〗、杜甫将忧国忧民之情灌于笔端,因此被称为“诗圣”。
关于唐朝老兵杜甫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