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唐朝县志图,以及齐河县志各村来历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晏城街道:因镇政府所在地晏城而得名。夏商为兖州之域,西周属齐国之地;春秋时期,齐桓公封地名“晏”,为齐国正卿晏婴采邑,并因此而得名。1958年9月,成立晏城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晏城公社为晏城镇。2011年5月,撤销晏城镇,成立晏城街道、晏北街道。铁路以南为晏城街道。
〖Two〗、晏北街道:晏北街道因位于晏城的北部而得名。2011年5月,撤销晏城镇,成立晏城街道、晏北街道。铁路以北为晏北街道。
〖Three〗、表白寺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表白寺村而得名。清康熙十二年《齐河县志·寺观志》载:“宝林寺又名表白寺,在城东北五十里,唐时建。”据传,唐朝初年,佛教盛行,名将尉迟宝林平乱归来路经此地,发现此处为风水宝地,且民风淳朴,遂在此修建寺院一座。后人将此寺取名为宝林寺。宝林寺坐北向南,内设大雄宝殿、天王殿、罗汉堂等,整个建筑设计严谨,飞檐挑角,气宇轩昂;红墙绿瓦,相映生辉;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寺庙建成后轰动一时,方圆数百里的百姓都来此朝拜,善男信女将宝林寺作为祈福许愿、反省错误、表白心迹的圣地,“表白寺”由此得名。1984年公社改镇,镇政府移驻表白寺村,镇政府驻地因位于表白寺村而得名。
〖Four〗、焦庙镇:据传,明朝初期,此地有一位焦姓商人,其家财万贯,富甲一方,捐款为当地修庙一座。因庙是焦姓商人捐款修建,乡民习惯称此庙为“焦庙”,焦庙由此而来。明初,此地分前、中、后三村,前村为闫堂,中村为张庄,后村为焦庙。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村合并为一个村,统称为焦庙。1958年9月,成立焦庙公社。1984年4月,改公社分别为焦庙镇和贾市乡。2000年6月,贾市乡并入焦庙镇,一直延续至今。
〖Five〗、赵官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赵官村而得名。据县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官府为表彰负责锦川镇移民安置有功的赵姓官员,将此地奖励给赵姓官员,遂称此地为赵官村。1958年9月,成立赵官公社。1984年4月,撤公社,设立赵官镇。
〖Six〗、祝阿镇:祝阿乃古县名,由春秋时期齐国祝柯演变而来。据齐河县志记载,秦置祝柯县。汉高帝改祝柯县为祝阿县。唐朝设耿济镇。宋称济河镇,继称齐河镇。金置齐河县,为齐河县城。建国后为齐河县一区。1958年改称城关公社。1973年因黄河北展工程,县城迁往晏城。1984年改称小周乡。1995年撤乡建镇,改称祝阿镇。
〖Seven〗、仁里集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仁里集村而得名。“仁里”一词出自《论语.里仁》“里仁为美”。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后称风俗淳美的乡里为仁里。仁里物阜民丰,人民热情好客。清末年间,此地民间贸易活跃,商贾云集,故为仁里集。1958年9月设立仁里集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公社为仁里集乡和大张乡。2000年6月,大张乡、仁里集乡合并为仁里集镇。
〖Eight〗、潘店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潘店村而得名。据1992年版《齐河县情》记载,明初有潘氏在此经商开店,其门店大,经营种类齐全,被当地乡民所熟知,乡民们习惯称此店为潘家店,后来一些乡民迁居于此,逐渐形成了村,俗称潘家店村。民国后逐渐简称潘店村。1958年上半年撤区划乡,设立潘店乡;下半年成立潘店人民公社。此后,本境域内,潘店、务头公社几经分合。1984年,公社改乡。2000年,撤销潘店乡、务头乡,合并设立潘店镇。
〖Nine〗、胡官屯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胡官屯村而得名。据传,三国时期魏王实行屯兵制,有位胡姓将领率重兵在此屯居,当地百姓逐渐俗称此地为胡官屯。1958年起先后设胡官屯乡、胡官屯人民公社,1965年在胡官屯公社北部新设富足店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2000年6月撤销胡官屯乡、富足店乡,合并设立胡官屯镇。
〖Ten〗、宣章屯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宣章屯村而得名。据县志记载,明朝燕王扫北时,宣战两家来此立村,因此处屯过兵马,得名“宣战屯”。后来张氏人口逐渐兴旺,战氏人口稀少,民国十二年曾更名为“宣张屯”,由于世代沿化,“张”字逐渐改为“章”字,即“宣章屯”。1958年,成立宣章屯公社。1984年,撤公社设宣章屯乡。2000年,撤乡改为宣章屯镇。
1〖One〗、马集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马集村而得名。明朝永乐年间,马集村始祖马阐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后来人丁兴旺,并在此设立集市,俗称马集。1965年5月,成立马集公社。1984年4月,改称马集乡;2011年,撤乡设镇,改称马集镇。
1〖Two〗、华店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华店村而得名。据传,明朝中期,此地交通便利,是禹城与晏城来往之间的必经之地。有华氏二兄弟在此地开店为业,后因华氏二兄弟所开店规模不断扩大,店面遍布整条街,百姓因此将此地称为华店,华店之名由此而来。1958年9月成立华店人民公社。1984年设立华店乡。2014年撤乡改镇,成立华店镇。
1〖Three〗、刘桥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刘桥村而得名。据传,明朝洪武年间,因战乱,有一刘姓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至赵牛河附近定居,取名刘家庄。因赵牛河阻断了东西两地的交通,刘氏兄弟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历时数年,在赵牛河上架起一座石头拱桥。因桥是刘氏所建,当地乡民习惯称此桥为刘桥。后来一场暴雨刘家庄被毁,村民搬迁到了刘桥附近定居,随着时间的流逝,乡民逐渐称此村为刘桥村。1958年9月,成立刘桥人民公社。1984年5月,撤公社设乡。2014年,刘桥乡改称刘桥镇。
1〖Four〗、安头乡: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安头村而得名。据旧齐河县志记载,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此地为县50地方之一。据传,村名“安头”取自改恶从善、“安头”还愿之意,寓意“头”只能安,不能再杀了,故取名安头。1958年**民公社,安头作为大队隶属于孙耿人民公社。1965年设立安头公社,1984年,撤公社设安头乡。
如果是政治的,【新唐书】,【旧唐书】,【唐会要】【通典】,【资治通鉴】,【册府元龟】;如果社会经济文化,杜祐【通典】里的门类比较全,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典籍。【太平广记】虽说是小说类,但是可提供比较全面的信息。【太平御览】也可以寻找一些没有的内容,前人失载的片段。【元和郡县志】是李吉甫所写,比较详细地记载郡,县,里等路程,是有名的历史地理著作。【全唐文】收录的表。章,启,墓志铭,诏令都是很丰富的。【唐大诏令集】是有名的诏书集,按年月,帝王,后妃,公主,郡县主,大臣来排列,资料丰富,是研究唐史不可少的文献,
〖One〗、县志属于志书中地区性方志分类。
〖Two〗、县志是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如《怀仁县志》。
〖Three〗、现存最早的全国地方志,是公元813年唐代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后因图佚,改名《元和郡县志》),共40卷,后有部分散失。它以唐代的47镇为纲,每镇一图一志,详细记载了全国各州县的沿革、地理、户口、贡赋等。南宋以后,地方志大量增加,尤以明清两代比较多。据1976年统计,我国仅现存的地方志即达8000多种,约12万卷。
OK,关于唐朝县志图和齐河县志各村来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