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唐朝女子生育问题的书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唐代嫁妆规格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女子生育问题的书和唐代嫁妆规格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战国初期我国总人口才1000多万,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全国人口翻了一倍。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争霸,战争连连,死亡巨大,可人口不减反增,就是当时各诸侯国实行鼓励多生的“计生”政策的结果。比如吴越之战,越国战败,勾践卧薪尝胆,实施强国战略,其中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鼓励生育,增加国内人口。
〖Two〗、从《周礼·地官·大司徒》的记载来看,可认为西周时的中国政府已相当重视人口保养了。所谓“以保息六,养万民”中,第一条就是“慈幼”。郑玄的注释是:“慈幼,谓爱幼少也,产子三人与之母,二人与之饩。”据《国语·越语》记载,越国的制度是,妇女快分娩时得报告官府,由官府派医生守护,生男孩的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的奖励两壶酒一口猪。生三个子女的,由官府派给乳母哺育。
〖Three〗、在汉初刘盈(惠帝)当皇帝时期(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8年),便有明确的“罚款”方案惩罚那些违反计生政策的人。据《汉书·惠帝纪》记载,在公元前189年,刘盈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这“国策”用今天的话来解读是这样:年龄在15至30岁之间的适婚女子如果不出嫁,将被罚款,罚款的金额是“五算”。“算”是当时计征人头税的一种计量单位,是开国皇帝刘邦在建国后第四年定下的税收办法。15岁以上、56岁以下的国民,都要缴纳人头税,每人税款金额是120钱,称为“一算”。
〖Four〗、对于西汉“五算”的罚款标准,在当时并不算低,以整个西汉的粮食均价每石100钱上下的标准来算,720钱可以买到七八石粮食,至少是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
〖Five〗、担心“人满”之患宋代提出少生、不生
〖Six〗、在古代中国,也有一些学者意识到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严重问题,担心“人满”之患,于是提出了少生甚至不生的口号,其中代表性的人物是唐代的王梵志。王梵志是唐初民间通俗诗人,生平坎坷,饱经忧患,50岁后皈依佛门。他反对“多生”,提出重视人口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当时最流行的诗歌形式,用大白话写出了不少计生“标语”。最有名的一条是其《大皮装大树》一诗中的一句“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到了宋代,有学者估算中国人口总数首次过亿。在这种背景下,宋末着名学者、《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正式提出了“少生”、“优生”、重视人口质量和整体素质的“计生”理论。
〖One〗、嫁妆的标准规格是64抬为全份,32抬为半份,小户人家负担不起那么多,一般就为16抬,12抬,也有8抬,6抬的,中等人家大多数为24抬、32抬或48抬。富贵人家则会满了64抬礼数,甚至有爱女心切,把规格抬高到120抬的。不过嫁妆的抬数,不管数量多少看,都必须为双数,寓意着新郎新娘在婚后比翼双飞,白头偕老。
〖Two〗、十里红妆,流金溢彩。洋溢着喜庆的一抬抬嫁妆,也炫耀着新娘娘家的家产和地位。这既是父母给女儿出嫁的礼物,也是旧时新娘婚后生活的“体已钱”,更是在夫家经济地位和话语权的物质保障,也是新娘子足以一生回味的幸福和荣耀。
〖One〗、有很多诗句描述女人生孩子的情景因为古代文学里,女人生孩子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许多诗人都经历过这个过程并有所感悟,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女性在生儿育女中的伟大以及生孩子带来的痛苦和喜悦
〖Two〗、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这样的描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Three〗、”这里的“又送王孙去”指的就是白居易的儿子
〖Four〗、这些诗句让我们认识到女性在生育上的伟大与付出,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喜与悲,给我们带来了启发和感悟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唐朝女子生育问题的书和唐代嫁妆规格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