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学的论点

AI创作 豆枕百科 2024-07-16 15:20:19 -
宋朝文学的论点

其实宋朝文学的论点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北宋文塔坛四大家,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宋朝文学的论点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乌台诗案关于苏轼的论点
  2. 北宋文塔坛四大家
  3. 两宋理学的本质

[One]、乌台诗案关于苏轼的论点

〖One〗、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部分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

〖Two〗、苏轼游杭州附近村庄所作的《山村五绝》里“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讽刺青苗法的,“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盐法的。均与时事新政有关。

〖Three〗、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Two]、北宋文塔坛四大家

〖One〗、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Fourteen〗、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Two〗、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23]-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1][123]。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Three〗、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Four〗、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2][3]、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Five〗、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1]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Six〗、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Three]、两宋理学的本质

〖One〗、公正的说,理学作为一个时代的哲学思潮,应该是萌芽于唐中叶以后,韩愈是个重要的人物。但是马上柳宗元和刘禹锡就对韩愈的天命思想做出了批判。所以韩愈的理论在唐代从来没有产生过太大的影响,倒是宋代时,韩愈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Two〗、说起理学,就得提他的两个学派了,其中,经过北宋周敦颐、程颐再到南宋的朱熹是一派;而另一派应该是经过北宋的邵雍、程颢、到南宋时出现的陆九渊心学。

〖Three〗、理学确实是思孟学派以至于董仲舒学说、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和佛学的大融会。但是维护“三纲五常”却是理学的核心精神。

〖Four〗、周敦颐提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太极图说》)而“主静”按照周敦颐的解释:“无欲故静”,故主静就是“无欲”,即不要有自己的物质欲望。只要“无欲”饿死也不反抗,才是“立人极”。此外,他还宣扬“小大有定”的观点(《通书.理性命》),认为“小”和“大”都是命定的,进一步要人听天由命,抹杀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Five〗、邵雍虽然在宇宙的生成方面和周敦颐有所不同,但是他进一步宣扬了听天由命的观点,他提出:“事无巨细,皆有天人之理”、“强取必得,是逆天理也;逆天理者,祸患必至”(《观物外篇》)。既然人不能逆天,所以邵雍提出要“安分”。他说:“事无大小,皆有道在其间,能安分则谓之道,不能安分则谓之非道。”(《观物外篇》)人只有听从已经安排好的命运,不要做抗争。同样和周敦颐一样,他的学说也抹杀了人的进取心,让人服从上天的安排。

〖Six〗、程颢认为“富贵由来自有天”(《明道文集》),也是教人听天由命的。他也认为:“人心莫有不知,惟蔽于人欲,则亡天德也”,又是让人“灭人欲”的。而他的这句话更能体现他的学说精神:“夫天之生物也,有长有短,有大有小,君子得其大矣,安可使小者亦大乎?”又是叫人听天由命的。

〖Seven〗、程颐提出:“灭私欲,则天理明矣”。那么什么是“私欲”呢?他说:“天讨有罪”,“天命有德”,即“天”惩罚有罪过的人,而给一些有德行的人奖赏,都是“天理自然”,人对此不可提出异议,否则“便是私意”。这就让人人服从“天命”。又是他首先提出寡妇“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论点。方苞曾经说过,他曾考察过历史和各地的文献记录,妇人所谓“守节死义”的,“周秦以前,可指计”,“自汉及唐亦寥寥”,“北宋以后,则悉数之不可更仆矣。”(《望溪集》),可见北宋理学的流毒。

〖Eight〗、朱熹是一个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天道流行,发育万物,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人得之以有生。”(《语类》),又说:“帝是理是主”,这就很清楚了。他进一步说:“禀得清高者便贵,禀得丰厚者便富,禀得衰颓薄浊者便为不肖、为贫、为贱、为夭”(《语类》)。至于为什么个人禀受不同,他说:“都是天所命”。

〖Nine〗、陆九渊虽然反对朱熹,但是并不是反对朱熹学说的本质,就如黄宗羲所说:“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他说:“皇极之建,彝伦之叙”是“终古不易”的,又说:“虽在贫贱患难中,心自享通,正人达者观之,即是福德。”教导人要安于现状的。

〖Ten〗、可见,不论是周敦颐、邵雍的近于道家,还是二程和朱熹派的理学,或是陆九渊的心学,在本质上都是教导人要听天由命,要安分守己的,都抹杀了人的创造力和进取心。所以我说:自宋代开始,却是用压迫人性的手段求得社会的稳定。在朱程理学的教义中,人世间的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个人的义务只是尊崇先贤,忠诚于君王和国家,消除自我的欲望,便完成了一生。于是人渐渐变得萎靡不振,变得虚伪,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更看不到一点飞扬跋扈的豪气。

关于本次宋朝文学的论点和北宋文塔坛四大家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